狂躁症的危害有哪些 首先狂躁症很容易歇斯底里,临床常见的是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躁狂症,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可有循环病程,临床表现也可有运动性兴奋,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渐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临床相虽有兴奋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喜怒无常,行为也多具冲动性,临床上确有一些躁抑症病人具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但历时短暂,随病程而长。
这不能轻易定性为心理疾病,对于现在泛滥的“贴标签”现象,我觉得这些各种医疗工作者都需要反思。目前的心理界,把目光都注意到那些负面的问题上了,像焦虑、抑郁、这些问题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所以大家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我会是得了某种疾病吗,要知道问题往往会造就现实,
画中的人物是否存在,在我不告知你这是美丽的姑娘五个字构成,你是否会注意到这些字?所以大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真正值得关注的东西,目光都集中到了那些负面的问题上,导致人门会问,我有问题吗,我是否生病了。
疾病不易且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去除心理因素,药物只是控制了疾病的某些症状,当遇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时又可能复发,因此建议好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调理服用西药后的身体状况,调理脏腑机能,固本培元,达到的目的。
十五分钟法则,转移注意力不是件轻松的事。要将强迫思考瓦解,然后做该做的事,要花的力气与承受莫大的痛苦。但是唯有学习抗拒强迫症,才能改变脑部生化,假以时日必会减低痛苦。我们运用十五分钟法则,就是延缓反应的时间至少15分钟以上。刚开始时可以从延缓5分钟做起。原则是一致的也就是:千万不要没有延迟就立即反应。注意这不是被动的等待15分钟,而是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做“再确认”、“再归因”与“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