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与精神病有什么关系?在精神病的发病原因中,不健全的性格是某些精神病的易患因素。那么,不健全的性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家庭环境与精神病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性格主要是通过不断的生活实践,在外界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下逐步形成和培养起来的。这里所说的外界环境首先就是家庭环境。家庭是人类生活实践不可缺少的场所,是社会各神道德观念的集散地。家庭状态如何,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培养关系颇大,而性格往往又左右着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样,家庭环境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也就由性格媒介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如果家庭环境不利于一种良好性格的形成,那么这种家庭环境就很有可能成为精神疾病的发病温床。
家庭教育方式对被教育者性格形成十分重要,大人动辄打骂、恶言训斥孩子,使孩子感到家庭没有温暖、缺少仁爱,就会使他们养成孤独、抑郁和执拗的性格,他们的行为和动作往往是暴躁的、缺乏理智的,甚至是冷酷、残忍的,他们随时都想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恨与不满,容易出现精神障碍。对孩子过分溺爱、视若掌上明珠,则会使其固执、任性、缺乏独立精神。这样,一旦遇到不良的精神刺激,精神活动也就很容易偏离常态。
父母离婚或再婚,或者丧失了父母的家庭,其孩子往往有自卑心理,他们大多性情孤僻,不善交际,或者做事任性,一触即发,稍遇不顺心的事,就火冒三丈,养成一种神经质,对精神刺激缺乏抵扰力。
家庭关系不和,父修双方不见面则罢,一见面就吹胡子瞪眼,拍桌摔凳,哭爹骂娘,破坏了家庭的稳定、和谐、亲切环境,给子女的精神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这样,势必造成他们整日提心吊胆,惶嗅不可终日。同时,也养成他们爱生气的脾气,动不动就牢骚满腹,以发泄内心的抑郁。这种人对外来精神刺激的内在精神防线是很脆弱的,经不起外来的精神刺激.
家庭重大事故,尤其是亲人亡故,容易使家庭成员产生悲伤情绪,伤心伤感,忧郁寡欢,成为抑郁症的先兆。
家庭风尚、风气对家庭成员性格形成也有很大作用。家庭主要成员中有良好性格者,其他成员也会有良好性格,父母豪爽活泼、坚毅果断、热情开朗、认真负责,其子女多半也活泼豪爽、果断坚毅、开朗热情、认真负责。反之亦然。良好性格可以地抵御不良精神刺激,避免梢神疾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家庭环境与精神病有什么关系”的介绍了,希望能为您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您还有什么别的相关的疑问,欢迎在线咨询我院,将耐心的为您一一解答。
(实习编辑:姚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