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当前位置: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 精神障碍 >

患抑郁的不止是明星们,还可能是我们的孩子

什么是抑郁症?

根据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任何人都有可能得抑郁症。实际上,三个正常人之中,抑郁症就会袭击其中的一个。与其他心理障碍相比,抑郁症传播相当广泛。抑郁症发病率,患者人数极众,中国抑郁病患者初步估计约有9000万人。

抑郁症和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尽管目前没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成年之前一定有着不明朗的历程。但孩子在成长的期间,遇到困难和不顺心的事情,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面对、处理问题,会延伸到成年以后。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关键,对于今后人生的走向影响十分重大。

生物学家罗伯特·萨博尔斯基(RobertSapolsky)对抑郁症有过的解释——“抑郁症的根本是丧失了快乐的能力”,就此而言,它具有抹除一切的杀伤力,人的生存意义莫不来源于快乐,一旦成功无法收获欣喜,逆境无法获取动力,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

抑郁症是弥漫性的、消耗性的,“丧失了快乐的能力”并不是等于它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心情不好”,就像之前提到的乔任梁是一个开朗的人一样,如果以“快不快乐”、“开不开朗”作为评判标准,那么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抑郁症有很多分支,其中一种叫做微笑抑郁(Smilingdepression)。微笑抑郁是一类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病情的反应模式,患者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而内在却承受着抑郁的症状。

关于抑郁症的误解

太多人不了解抑郁症,对抑郁症有误解,从而对周围有抑郁症的人采取了不正确的应对态度,即便是出于善意,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反而加重了对方的苦恼。

豆瓣上曾有网友患过抑郁症,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总结了几点许多人对抑郁症理解误区,这些误区很多时候是语言的打击。

误区:对患者说“开心一点”、“想开一点”

你应该知道,导致他抑郁的并非心情。

误区:对患者说“你有啥可抑郁的,我还抑郁呢”

抑郁症不是一种悲观失落的心情,管理情绪的机能坏掉了,是大脑中无法分泌出有活力的因子。

误区:“熬吧,熬就熬过去了”

抑郁症是一种病,是病就要吃药。确实有人有轻度抑郁症自己熬着熬着就熬过去了,但对于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来说,扛不是一个办法,这不是一个用意志就可以与之对抗的疾病。

误区:询问患者“你为什么要抑郁?”

很多人的抑郁症是无法找到确切病因的,问抑郁症患者只会加重期心理负担。

误区:对患者说“这又不是什么好事,有什么好到处说的”

抑郁症就是一种普通的疾病,11%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而诉说会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压力。

误区:认为抑郁症患者脾气古怪,厌恶之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会较之常人差。除了经常不想说话外,时常会忍不住情绪失控、脾气暴躁,对于这种情绪上的失控抑郁症患者自己也很苦恼。

误区:过度关注患者,给他的人生找乐子

对抑郁症患者而言,轻如鸿毛的精神负担都会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社交活动会有压力,比如与不熟悉的人的聚会;他人的过度关注会有压力,比如家人对婚姻状况的关切;生活的突然变化会有压力,比如从小养到大的宠物的离开。

这些压力对于寻常人而言实在尔尔,但抑郁症患者实在没有力气来对抗这些哪怕极度轻微的负面情绪,从而会把他愈发推向精神困局的深处。不要逼他们去做任何事情,一个安稳的环境对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

误区:把患者当作神经病误解或轻视

抑郁症患者的孤独与绝望,经常来自于外界的误解。外界不明白他是真的生病了,而且这种病还很复杂,从而产生许多的冷嘲热讽,这会让抑郁症患者本就黑暗的生活雪上加霜。与抑郁症对抗,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围人的大道理,而是支持与鼓励,再简单一点,就是理解与关心。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上的病,但不应该被妖魔化,任何人都有可能而且是很高的概率患上抑郁症,所以根本不应该存在歧视或被歧视的问题。

儿童抑郁症如何防治

我们关注、讨论明星抑郁症的种种惊讶的同时,更应该知道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很多儿童也开始出现了抑郁症的状况。

儿童抑郁症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

卫生组织于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抑郁症在“青少年疾病及残障”的致因排行中高居榜首。虽然各个地区统计有差异,但整体而言,抑郁症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流行率约有5%~12%。

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下的状况,家长应该警惕孩子是否患了抑郁症:

中大部分情绪都是悲伤或敏感易怒的。孩子可能会说他们觉得很伤心或很愤怒。

往常能让孩子开心的事情,她/他已经提不起兴致了。

体重或饮食上明显的变化,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

晚上失眠或白天嗜睡。

不再想和家人或朋友在一起。

感觉没精神或没法儿完成简单的任务。

感觉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内疚,或者自卑。

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难做选择。成绩下降。

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状况,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1.和孩子聊天。聊聊他们的感受,聊聊在家里或者在学校让他们感到困扰和烦恼的事情。

2.看心理医生。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状况给孩子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3.寻找悲伤或失落的原因。如果情绪问题没有变的更好,请寻找帮助。如果你作为父母情绪也不好,父母也需要帮助,同时需要给孩子寻求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4.短期降压。适当的降低孩子的学业压力,难度,调试一段时间是有必要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如果孩子较长时间表现不开心,请一定跟TA好好聊聊哦,TA也许在等待你的帮助~

家庭教育是难的艺术,给孩子们十分珍爱,让TA们时刻感知快乐,才能始终快乐成长。

医生团队

更多
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疾病资讯

更多

自助挂号

*为保证顺利就诊,您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务必真实有效。您的个人信息仅供就诊使用,请放心填写。